找到相关内容620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认识佛教(前言)B

    我们台湾的道场、美国道场,我教他们早课,“念无量寿经第六品”(四十八)。为什么?这是净宗的核心,净宗的根源。  修行必定要与阿弥陀佛发同样的。弥陀发什么,我也发什么;希望我的心同阿弥陀佛的心,...他不主动去教,大乘菩萨则不然。无量寿经说:菩萨为众生作不请之友。你不找他,他来找你。就是把佛法主动的介绍给众生,推荐给众生,这是菩萨事业。所以菩萨的心跟二乘人的心不一样。这是四里第一,就是劝我们要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1843881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8)

    略叙胎藏,其金刚界,以此类谈,此姑从略。  一心不乱,十六观行,四十八,《弥陀》妙典与《般若》合。其或稍异,见上《般舟》,此姑不述。大小沟通,使世易入,唯有《般若》。接洽《阿含》,兹略举例。如《大空...知见,方便为究竟,如是读《法华·方便品》。一乘绝唱,在不舍离一切众生,一百四十一当众生,信行位也;观察身语意业,佛法僧戒皆不可得,而勤修十智,住位行也;皆地前行也,如是读《华严》〈净行品〉、〈梵行品〉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344216.html
  • 建设人间净土论(2)

    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不即得至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。第四十八:设我得佛,他方国土诸菩萨众,闻我名字,不即得至第一忍、第二、第三法忍,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,不取正觉’。   观...来世不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我于彼佛庄严国界得受记者,今我宝冠化成供具。如是天子等各各长跪,发弘誓愿,亦复如是。时诸天子作是已,是诸宝冠化作五百万亿宝宫,一一宝宫有七重垣,一一垣七宝所成。一一宝出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944318.html
  • 沈家桢著:《金刚经》的研究(2)

    》中,本师释迦牟尼佛说,当阿弥陀佛在未成佛之前是法藏比丘的时候,他发了四十八个大。修净土的同修对这四十八,一定都很重视,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悲。换句话说,西方极乐国土就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所显现出来的。大家都看过电视,当您要看台视的电视节目时,您就必须把电视机的频道转到台视的位置,台视的节目才能显现在画面上。同样的道理,您若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一定要和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及他的悲心相应,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444332.html
  • 高鹤年:名山游访记(1)

    十疑论以释群疑。临终西向称佛号。光明满山。天乐叠奏。谓众曰。四十八。庄严净土。华池宝树。易往无人。火车相现。一念改悔者。尚得往生。况戒定熏修者乎。吾诸师友。皆从观音势至来迎我。言讫如入三昧。金光照数...康乐子厚诗文。心辄慕之。饥驱四方。五岳之未酬。而吾衰已甚。故于居士此记。不能赞一辞。惟读其匡庐游记有旧时东主子培长者摩尼院一段法缘。辄念先辈为道之殷。而东林白社之清风高躅。尤萦绕于梦寐间。未获一履其地...

    高鹤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4344635.html
  •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

    《无量寿》竟,赞曰:“四十八,庄严净土。华池宝树,易往无人。火车相现,能改悔者,尚复往生。况戒慧熏修,行道力故,实不唐捐。梵音声相,实不诳人。”当唱经时,吴州侍官张达等伴五人,自见大佛倍大,石尊光明...彼殿内。梦里悲泣,而陈所:“学得三世佛法,对千部论师说之无碍,不唐世间四事恩惠。”申臂僧举手指像,而复语云:“汝当居此,汝当终此。”既从寤已,方见己身对佛而伏,梦中之泪委地成流,悲喜交怀,精勤逾至。...

    门人灌顶 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1245023.html
  • 西秦佛教述论

    》中说:过去有一国王,出家为僧,号法藏,发四十八,称:“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”后成佛,名“无量寿”;其国土在西方,称“极乐”。所谓“极乐世界”,即指此。《阿...贤首经》一卷。《大正藏》册14,前题“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”。文不足一百五十字。  其主要内容是说佛在摩竭提国集弥勒菩萨等讲法时,有优婆夷蓱沙国王夫人名跋陀师利来佛处,闻十方化佛及菩萨土之名,佛为一一...

    杜斗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3645812.html
  • 台湾当代净土思想的新动向----思想史的探讨

    《悲华经》为四十八,梵文本、藏文本均为四十九等,则是受到《道行般若经》的发愿影响而来(注16)。 因此杨先生认为佛教的净土来源,是印度文化中各种蓝本的集合。 佛教徒“绞尽了脑汁,综合一切作模式,...与现代的折衷态度,亦可作为理解当代净土思想新动向的重要指标之一。 张澄基教授的《净土今说》(慧炬文库之四十八,民国 71 年 3 月出版),是感情重于理智的经验之谈。 以张氏钻研佛学哲理之渊博,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2245897.html
  • 《观经四帖疏》纲要(1)

    不论善人恶人,皆入弥陀无为涅槃之高妙报土,皆与弥陀同证光寿无量之最上极果。此即是《大经》阿弥陀佛四十八之中本愿王︱第十八的宗旨。犹如水流原归海,月落不离天;远离弥陀本愿大海,十方众生即无归处。弥陀...阿弥陀佛四十八之中本愿王︱第十八之“乃至十念”的解释,亦是前面所言“乘阿弥陀大愿业力”的内容,亦即如何乘托?“一向专称”即是乘托;善导大师以此文显示《观经》一部之目的在于导归定散诸机进入第十八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745946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净土思想(2)

    又慧远把法藏比丘所许下的众愿分为三类,其中一类 为“摄法身”︰于中合有四十八,义要唯三 , ......一摄法身、二摄净土、三摄众生。 (同上注,页 103中) 慧远既然以为法藏比丘所许下的有些是跟成就法身 有关,而法藏比丘所许下的愿又已全部完成,则慧远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1645997.html